1、尖山晚渡
尖山位在今景平路往景美地區的秀朗橋頭和秀峰街口,現在是板橋憲兵隊中和分隊使用。因山勢尖聳所以命名為尖山腳,東臨新店溪聳然疊翠,以前設有渡口往返於景尾 ( 今景美 ) 之間,每天黃昏兩岸搭乘渡船往來的人數頗多,形成了一幅熱鬧的景象。以林芷香撰詩云:「尖山山下古津頭,遠近婦人共一舟,船過急流無勇退,祇因日暮費勾留。」 自從建了橋廢渡後,已經無法體會昔日晚渡的情景。不過軍方的使用,免除了公寓林立的命運,倒保留了尖山蒼翠的風采。(照片來源:中和庄寫真集)2、璧湖石怪
位於中坑牛埔一帶,在圓通寺後山山脈,名為柯子崙山,又名石壁湖山。岩質地是砂岩層,天然石塊容易風化形成怪石的奇景,形狀像猛獸蹲著一樣,又像魔鬼站立似的奇形怪狀,稱其為奔獸,蔚為奇觀。以前有葉建寅撰詩云:「閒看璧湖石似獅,奇形怪狀轉驚凝;牧童日日窺來慣,戲坐揚鞭作馬騎。」(攝於93.12.11)3、潭墘甘泉
潭墘原本指河川旁邊的意思,在潭墘水源地﹝現今永和水源路一帶﹞,以泉水甘美著稱,據說當時有專門從遠方來取泉水煮茶的人。現在於該處設自來水公司,附近地區也已開闢為中和四號公園,有香蓴撰詩曰:「潭乾靈地出靈泉,冷冽清甘飲欲仙,我正詩腸枯渴甚,願分一勺試茶煎。」中和四號公園 ─ (攝於93.12.5)
4、石門灘音
位於舊橫路石門﹝今為興南路三段﹞,原址清幽,石門路沿著一條清流走到一個大轉彎處,出現天然奇景。溪流兩旁大塊岩石形狀看似石門,有著鬼斧神工之妙,溪流底部多為礫石,水流經過急轉彎的地方激盪後發出鏗鏘的聲音,如同美妙的音樂因而得名。石門灘音因為地處偏僻,早就被大多數人遺忘,但順著溪流看過去,兩邊的石門依舊矗立著。只可惜受到上游工廠的不當開發以及垃圾處理場所排放的廢水影響,使溪水污穢不堪,就像死水一般,如果未來能好好的整治,應該可以恢復往日美麗的景緻。有孫禹平撰一詩充份表達了勝景給文人的感嘆。曰:「谷口石門煙景融,灘音晝夜西向東,問渠何事潺湲急,流盡年華感不窮。」(照片來源:中和庄寫真集)5、福和鐘聲
原本位於中和庄廟仔尾,今廟美街的福和宮,清朝舊稱為五穀先帝廟,日據時代稱為福和禪寺,終戰後改稱為福和宮。前方臨近溪邊,原本有小舟往來,今日溪流成了排水溝渠,四周圍公寓樓房包圍,攤販林立,昔日的景緻已不再。林孔釧撰詩曰:「福和寺對員山瞑,暮色蒼蒼萬籟沈;鐘動月明清韻逸,隨風直上白雲深。」廟美街的福和宮 (攝於93.12.12)
6、員山遠眺
今日的積穗員山子,為中和地區西北部獨立的一個山頭,與圓通寺所在的山頭遙遙相望,昔日板橋文人黃智武築室在此地。名叫「小琬山莊」,因而馳名。從山頂向南可以看到圓通寺,向北可以遠眺淡水河及觀音山一帶。有遊春暉撰詩曰:「員山山上小閒遊,四面風光兩眼收;十里平原香稻熟,炊煙一抹起漁舟。」現今員山北側有興建員山公園。現今員山公園原可遠眺淡水河、觀音山,但已被大廈隔絕。(照片來源:中和庄寫真集)7、網溪泛月
在今日永和市中正橋附近的河域,人稱網尾寮溪,民國八年士紳楊仲佐(楊三郎之父)結蘆在此地,名叫網溪別墅。據說想模仿王維輞川別墅的意境,因種植菊蘭及奇花異草而聲名大噪。每到花開的季節許多人從對岸的川端町渡河來觀賞,因此形成了月下舟船往返絡繹不絕的奇觀。故有詩云:「乘搓放浪隨鷗去,擊揖高吟載月回;也似東坡遊赤壁,夜深有客共追陪。」網溪別墅在今日的永和市博愛藝術街,保存完整,在旁邊新建的楊三郎美術館﹝永和市博愛路 7 號﹞,是中永和地區唯一的美術館。楊仲佐立於昔日網溪別墅(照片來源:中和庄寫真集)
8、永和暮潮
今中和市中原里,永和市中正橋新店溪一帶,昔日淡水河河口大海滿潮時就會上溢到這裡,與河水互相激蕩,到日暮低垂的時侯,漁舟利用潮汐的往返泊集在此地,更顯得景緻迷人,蓬川曾撰詩曰:「日殘潮退曲江隈,水色山光分外佳;舟子卻欣方水漲,推移省力好安排。」(照片來源:中和庄寫真集)